ARTIST
歷年作者
黎志文
LAI CHI-MAN
1973 台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科
1974-1977 義大利亨魯 (Henraux) 工作室石雕創作
1980 美國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 USA) 雕塑碩士學位
個 展
2016雕塑個展,方圓雕塑,臺中,臺灣
2016紙上作品展,一票票畫廊,臺北,臺灣
2013雕塑個展,非畫廊,臺北,臺灣
2012 紙上作品展 台北貝瑪畫廊
2012 雕塑個展 台中方圓畫廊
2011 「人與自然」個展 台北非畫廊
2010 嘉義泰郁美學堂個展
2008 嘉義泰郁美學堂個展
2008 「紙上雕塑」個展 台北非畫廊
2005 「虛與實」黎志文雕塑展 台中現代畫廊
2004 台北伊通公園
典藏紀錄
荷蘭國家BKR視覺藝術機構
荷蘭Artotheei Breda 機構
荷蘭Artotheek The Hague機構
荷蘭Artotheek Assen 機構
美國懷俄明大學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
日本原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井上雅之
INOUE.MASAYUKI
1985 多摩美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修士
1998-06 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藝學助教授
2006- 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藝學教授
2016 台灣台中 方圓雕塑
2010 日本茨城 ART WORK GALLERY
2008 日本富山 RIVER RETREAT雅樂俱第四博物館
2005 東京 GALERIE TOKYO HUMANITE
2002 東京 村松畫廊
2001 日本愛知 INAX TILE MUSEUM世界磁磚博物館
2000 日本大阪 番畫廊
2000 日本東京 MASUDA STUDIO
典藏紀錄
日本文化廳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工藝館
滋賀縣立陶藝之森陶藝館
日本國立國際美術館
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阿根廷近代美術館 [日本之家]
美國Everson美術館
英國Victoria and Albert美術館
荷蘭Princessehof陶藝美術館
大隅秀雄
OHSUMI HIDEO
1955 仙台に生まれる
2017 個展 (方圓雕塑 台中:台灣)
2016 嬉型鋼 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台灣:高雄)
2015 観○光 ART EXPO 2015 (京都/鎌倉)
2014 アートプログラム青梅「まなざしを織る」(東京)
2013 Point to Points - A Brisbane and Tokyo Exchange Art Exhibition (AUSTRALIA)
2012 SPIRALE+・16人の仕事・(松本市美術館)
2011 第24回UBEビエンナーレ (宇部市野外彫刻美術館)
2010 第11回KAJIMA彫刻コンクール
2009 日本芸術センター第1回彫刻コンクール
2008 玉川高島屋S.C屋上彫刻展 part.Ⅴ 遊びと造形
2007 第 22 回現代日本彫刻展 (宇部市野外彫刻美術館)
2006 アート@つちざわ<土澤>2006 (岩手:東和町)
2003 第6回倉敷まちかどの彫刻展〔優秀賞〕
2003 おおね公園スポーツとレクリエーション彫刻コンペ〔優秀賞〕(神奈川:秦野)
2001 第 19 回現代日本彫刻展〔下関市立美術館(植木茂記念)賞〕(宇部市野外彫刻美術館)
2000 さいたま新都心シビックコア地区アートプロジェクトに参加 作品設置
張家駒
CHANG CHIA-CHU
1988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 主修雕塑 副修版畫
2001 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
2009.08~10.07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專任講師
2010.06~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專任助理教授
個展
2016「微醉」/方圓雕塑/台中
2015「也無月光也無風」/方圓雕塑/台中
2015「痕跡」/一票人票畫空間、畫庫/台北
2013「雕塑與臀部的對話」/方圓雕塑/台中
2011「牆上漫步」/東家畫廊、畫庫/台北
2010「內在視覺」/東門美術館/台南
2009「幽光」/東門美術館/台北
2005「螙」/東門美術館/台南
2005「啁啾聲打破了白日夢」沙湖壢藝術中心/新竹
200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
2001「生命的凝象」/東門美術館/台南
2000「內視風景」/臻品藝術中心/台中
1999「凹凹凸凸」/十八巷花園/台南
典藏紀錄
2015蘇富比拍賣 文人玩趣系列-怪奇 編號2826
2015蘇富比拍賣 文人玩趣系列-怪奇 編號2907
蔡宗隆
TSAI ZUNG-LUNG
2012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院 兼任講師
2011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創作碩士 畢業
重要經歷
2017 個展「皺摺之間」當代一畫廊 台北
2015 個展「向光」 索卡藝術 台南
2014 個展「向光」 一票票藝術空間 台北
2013 個展「呼吸」 方圓雕塑 台中
2013聯展「寧靜的痕跡」 非畫廊 台北
2012 個展「36.5度C的白」 貝瑪藝廊 台北
2012聯展「流轉」 方圓雕塑 台中
2011個展「寧靜的溫度」 北投公民會館 台北
2011個展「璀璨朵朵」 一票票藝術空間 台北
2010 獲選Sèvre國際陶藝雙年展 巴黎 法國
2010獲選2010 TAIWAN Ceramics Biennale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2010捷運新莊線大橋頭站 公共藝術《搖籃》設置
2009個展「尋找寧靜的溫度」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典藏紀錄
2012 澳洲白兔美術館典藏
2010 苗栗縣文化局典藏
2008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典藏
2001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典藏
2000 國立歷史博物館 典藏
董明龍
DONG,MING-LONG
學歷
1994 花蓮縣玉里高中美工科畢業
2000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藝術學院) 第十三屆 美術學系 雕塑組 畢業
得獎資歷
1992 第23屆全國際能競賽 石刻職類 第一名
1993 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 石刻職類 國家選手代表
第32屆國際技能競賽 石刻職類 第二名
1997 台南美展 雕塑類 佳作
2000 台陽美展 雕塑類 優選
2011 台中 東勢 建國百年 國際木雕藝術活動 【迴藝森林】創作營 優選
個展
2013 台北 當代一畫廊 【日昇-董明龍創作個展】
2014 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 教育館 【洞曦 董明龍個展】
台中 方圓雕塑 【靈魂樂/日昇吳明聲/董明龍雙個展】
新竹 富廣開發 迷.藏2014 【日昇光點 董明龍個展】
台北 青雲畫廊 【原鄉.形 董明龍個展】
2015 新北市 淡水 真理大學 人文觀光大樓 【抓住藝術 董明龍石雕展】
花蓮 石雕博物館 【游於藝.原鄉 董明龍雕刻展】
2016 台北 當代一畫廊【我形-董明龍雕塑個展】
台北 慶琅文化藝術基金會【形意-董明龍個展】
2019 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 藝術中心【洞天-董明龍創作個展】
林鴻易
LIN,HONG-YI
學歷
2016 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美術班畢業
2019~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經歷
2017「大竹逗點計畫」 木工計畫工頭
2017「MAD SAT招人 竹蜻蜓大賽」講師
2018「樹谷園區-親子手做小火車」工頭
2018「美感實驗計畫-美感創作營五月和七月」隊輔兼導遊
2018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木質工廠 教學助理
2018「大崎村藝術牆創作」工頭
2019「南阮」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十屆畢業聯展攝影組
2019「藝術管理種子培育計畫」講師
參展
2015 參與「南科計畫」改造南科實驗小學閱讀空間
2018「喃島語系-系展」參展人兼攝影組
2018「台中綠川柳川光景藝術展」
2019「南阮」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第十屆畢業聯展參展與攝影組
2019「藝術新聲十一校畢業生推薦展」
陳廷菲
CHEN,TING-FEI
學歷
2015 畢業於國立鳳新高中
2015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經歷
2015 參與「南科計畫」改造南科實驗小學閱讀空間
2017 參與「大竹逗點計畫」改造大竹國小
2018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金工創意設計培訓計畫」
參展
2017「物件之外」金工成果展
2018「綠川柳川光景藝術獎」開幕燈製作
2019「南阮」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第十屆畢業聯展
廖堉安
LIAO. YU-AN
學歷
200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台北,台灣
2005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台南,台灣
得獎資歷
2003 台北美術獎,首獎,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03 台灣美術新貌展,平面創作系列第二名,港區藝術中心,台中,台灣
經歷
2013 紐西蘭 威靈頓 Whitireia大學
2014 桃園 馬祖新村
個展
2020 《水逆星人》,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2018 《情歌馬戲團》愛上藝廊 新竹,台灣
《歪歪戀歌》大雋藝廊 台中,台灣
《漂浮戀曲》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台灣
2017 《小情歌》麗晶精品 A+ Creations 移動畫廊,台北,台灣
2016 《臨停練習》,伊通公園,台北,台灣
《踱步者之歌》麗晶精品 A+ Creations 移動畫廊,台北,台灣
2015 《小疙瘩》,布查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膽小旅程@__@》,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台灣
2013 《智慧失能》,亞洲藝術中心,台北,台灣
MEI.DING.YAN
展覽
2021 【202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藝星藝術中心|展位M04 】 ,藝星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2019 【十青作品展】 ,有璽藝術空間 ,台北市 ,台灣
2019 【印象33】2019年度大展 ,印象畫廊 ,國際
2018 【台灣表情 Taiwan Phiz】梅丁衍 攝影展 ,藝星藝術中心 STAR Gallery ,台北市 ,台灣
2017 【2017大內藝術節】解/嚴 ,尊彩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2017 【「2017大內藝術節」2017 Taipei Art District Festival】 ,臺北市藝術產業學會 ,台北市 ,台灣
2017 【今年秋季•紐約•解嚴三十年專題展✕2】 ,臺北市立美術館 ,美國 ,國際
2016【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新樂園20年紀念展】 ,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市 ,台灣
2016 【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新樂園20年紀念展 ,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市 ,台灣
2016 【《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新樂園20年紀念展》】 ,新樂園藝術空間 ,台北市 ,台灣
2016 【版面・對話】臺美版畫交流展 ,紐約臺灣書院 ,美國 ,國際
2016 【2015 伊通公園限量版】 ,伊通公園 ,台北市 ,台灣
2014 【尋梅啟事1976-2014回顧】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 ,台灣
2012 黃明川的藝術記錄新系列【梅丁衍─辛辣國族】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灣
2009 藝星藝術中心【台灣可樂】梅丁衍個展影片 ,台灣
2009【片段的幻象】台灣當代攝影展影片 ,新苑藝術 ,台北市 ,台灣
2008 【帝國大反擊】首部曲/王者再現 ,印象畫廊 ,台北市 ,台灣
CHEN.JIE-REN
展覽
2021 【陳界仁—傷身與流身】Chen Chieh-jen: Traumatized Body and Transformed Self ,韓國首爾善宰藝術中心 ,韓國 ,國際 2021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Broken Landscapes: Have Our Cities Failed? ,忠泰美術館 ,台北市 ,台灣 2020 【EX!T 10 第十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陳界仁——再現空⽩奶.精儀式時期的泛實驗影像 ,牯嶺街小劇場 ,台北市 ,台灣 2020 【大未來林舍畫廊秋季聯展】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市 ,台灣 2020 【零度迴路】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市 ,台灣 2020 【測繪十年】立方計劃空間十周年募款展 ,立方計劃空間 ,台北市 ,台灣 2020 【五月共感民主中的众流】May Co-sensus: Demo-stream in Democracy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台北市 ,台灣 2019 【伶變—眾相流轉】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市 ,台灣 2018 【陳界仁 金融風暴與自動化生產之後……】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市 ,台灣 2018 【穿越─正義科技@潛殖】Trans-Justice: Para-Colonial@Technology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 ,台灣 2018 【靈魂的墓穴、神廟、機器與自我】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 ,台灣 2018 【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90s】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 ,台灣 201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17】展位H01 ,大未來林舍畫廊 ,台北市 ,台灣 2017 【2017大內藝術節】解/嚴 ,尊彩藝術中心 ,台北市 ,台灣 2017 【「2017大內藝術節」2017 Taipei Art District Festival】 ,臺北市藝術產業學會 ,台北市 ,台灣 2017 【羅莎的傷口】Rosa’s Wound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 ,台灣
CHEN.SHUN.JHU
EXHIBITION
展 覽
油 彩 時 光 嶼 - 複 合 彩 繪 收 藏 展
1/20-4/25
2022
展 覽 概 念
逗 號 人 生 - 創 作 繪 畫 展
5/15-8/15
2021
廖 堉 安
半 邊 影 像
金 屬 雕 塑 展
3/01-5/31
2020
陳肇彤
策展人 陳肇彤
空白筆記本留著左撇子寫下的筆跡,得要拿著鏡子才能看懂。
鏡子裡的文字,寫著影像的造句。從影子裡,我看出了你的形象在形像中,我見到了你的影子
我是要相信鏡中的影像,還是那鏡外的現實。我用右手不斷來回搖擺鏡子,藉此確認我腦海的想像是否準確。
赫然發現我是右撇子,只能用半邊來書寫。
型 . 意 . 象
立 體 雕 塑 展
6/01-8/31
2020
董明龍
策展人 張家倫
重裡減輕,轉化出虛與實的永恆;創作回歸生命的原鄉,彷彿置身海、山、嵐之中
十年石雕創作以回思故鄉自然優美景色,是個人對自然造形創新的詮釋題材,展覽作品中除了展出石材質作品,同時展出木材質的雕刻創作
創作靈感泉源始終是來自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花東縱谷的美景、人文情感及鄉愁
柔 軟 的 向 度
聯 合 雕 塑 展
9/19-12/19
2019
陳廷菲 . 林鴻易
策展人 張家駒
藝術創作是展現心靈的抽象思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鴻易和廷菲的作品將原本堅硬的材質轉化柔軟的型態,表現出外顯的和往內的空間向度的不同探索,賦予物質一種特殊的生命,各自呈現不同材料的不同材質美,各自塑造了不同的柔軟的景觀。
質 裂 . 轉 生
金屬雕塑展
8/25-11/25
2018
黃冠崴
質分核裂 X 轉態生型
藉由外在的人體結構、型態、體徵和形象的解構或是重組甚至是以此為基礎,或者透過內部身體結構與組成以及內在意識等等方向去延伸,在與科技的不同面向和意象來做搭配,進而虛構、擴延與想像更多可能性,導致在以「人」為範疇的主題,變得多樣且多元化。
古 文 物 也 可 以 很 現 代
古今雕塑展
5/12-8/12
2018
黎志文
古代收藏 X 承先啟後
此雕塑造形語彙其原始為中文六書中造字原理和方法,從中文造形中蘊藏著悠久傳統文化之涵養,具有人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歷史演化和深度。
張家駒
現代抽象 X 殘缺流亡
人體上滿佈孔洞的殘缺,是外在加諸其上的趨力,也可能是人性本身所隱含內在惡質趨力所造成,殘缺一如宿命,將永劫不復地剝蝕、腐化。
蔡宗隆
現代抽象 X 寧靜溫度
若把窯燒的過程比擬為窯裡柴火與作品共譜一段協奏曲,當窯燒完成,就彷如曲終人散的音樂廳,剩下的只有寧靜。
井上雅之
現代抽象 X 創作堆疊
堆疊的過程是驗證藝術家尋求創作的形式和實際出現的樣貌是否相符。是一個循環重複無數次,材料(自然)和藝術家的意圖(人造)之間的往復。
Videos
紀錄
方圓雕塑/毓繡美術館
山山好藝
《雕塑陶 聯展》
大隅秀雄/KEHAI
SOUTHNEW
《國際鋼雕展》
© 2018